华体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长期失眠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6-1860043次浏览

长期的失眠,会直接导致白天毫无精神,并且还可能导致出现一些因为睡眠不足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等症状。长期失眠应该要积极的寻找并且解决病因,并且还要注意放松心态,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进行运动。

其实偶尔出现失眠的情况已经足够让人焦虑,更加不用说一些长期的失眠。肯定会让人身心俱疲,直接影响到失眠患者的正常工作还有生活。无论是怎么样,长期失眠一定要解决。那么,长期失眠怎么办呢?
  一、积极寻找消灭失眠原因
  其实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失眠的原因。因此,如果长时间出现失眠的情况,一定要积极的寻找导致自己失眠的原因,在找到失眠原因之后要直接将他解决,如果是疾病导致的失眠,一定要配合医生,并且进行相应的药物或者是其他治疗,这样才能够解决失眠的问题。
  二、放松心态
  如果是长期失眠,有可能是身心都过度的紧绷导致的,我们在平时在睡觉之前可以到户外散散步,不断的放松自己,在睡觉之前可以洗一个热水澡或者进行泡脚,这样子能够很好的消除疲劳,并且也能够让身心完全的放松,如果还是睡不着,可以睡觉之前喝一杯热牛奶,同时给自己放一首舒缓的音乐,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入眠。因为牛奶能够很好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样也可以帮助大脑内分泌血清素,可以促进睡眠,同时牛奶里面还有一些类似吗啡的物质,能够帮助入睡,起到镇静作用。
  三、经常运动
  如果是长期失眠,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在白天的时候尽量的不睡觉,这样晚上就能够更加的疲惫入睡,并且要注意的就是,晚上到了睡觉时间一定要睡觉,不要经常熬夜,这样就会养成一个坏习惯,导致严重的失眠。在白天,可以进行一些运动,每天坚持,可以帮助我们身体的新陈代谢,也可以消除我们身体的紧张焦虑,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入眠。

相关推荐

02:22
睡得累怎么回事
睡得累直观反映了睡眠质量不高,要注意自己是否出现失眠状况。中医认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都会引起失眠,导致睡得累。想要避免睡得累,首先建议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在治疗原发病时也要注意避免身体劳累,避免精神过于紧张,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缓解精神压力。同时可以服用酸枣仁油软胶囊进行调理,能够缩短睡前准备时间,从而帮助更快入睡,同时延长深度睡眠时间。也要注意休息的环境,如果睡在一个透气性差、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环境,由于室内氧含量相对较低,睡眠时容易出现脑部供氧不足,进而导致头痛、越睡越累的情况。
02:20
失眠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因素,如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导致情绪激动或是持续的精神紧张;年龄、性别、饥饿、过饱、疲劳、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生理因素;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等;神经衰弱症,常见症状有注意力难于集中、失眠、记忆不佳,不论进行脑力或体力活动,稍久即感疲乏。如果失眠影响到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尽快就医,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枣椹安神口服液。此外,被失眠困扰的人们还应该从生活行为上进行调节。如避免睡前喝浓茶、喝咖啡、吸烟和过度饮酒,睡前看电视玩手机、入睡时间不规律、熬夜工作都可能扰乱正常作息,造成失眠。
02:03
为什么晚上总是失眠睡不着
失眠的原因主要以下几方面:一、精神因素,如工作、生活压力大。二、躯体因素,主要是身体的疾病,如由肠炎、溃疡等疾病造成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都会干扰睡眠。三、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影响睡眠。四、其他因素,如平时喜欢吃刺激性食物,或者是饮酒、咖啡都会影响睡眠。如果出现晚上失眠,可以服用药物改善;每天坚持锻炼;多与他人交谈;尝试各种兴趣爱好;多做放松训练,都有助于减轻压力,从而达到放松的效果。
失眠吃安眠药有害吗
失眠吃安眠药有没有害,需要结合失眠的类型进行判断。如果只是短时间内出现失眠,可以适当的服用安眠药来帮助入睡,对身体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反而能够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失眠时间比较长,服用安眠药来帮助入睡时,身体可能会形成依赖性,而且安眠药属于镇静类的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头晕、身体乏力、恶心等症状。失眠属于睡眠障碍,引起失眠的原因比较多,失眠不及时进行干预时,可能会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疾病,焦虑和抑郁等精神方面疾病也会加重失眠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03

2021-05-10

79047次收听

男人失眠能运动吗
如今失眠成为了都市人的一个特征,一个非常平常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失眠经常出现,不值得我们在意,那您错了,失眠对我们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威胁,那么,男人失眠能运动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的相关介绍吧,希望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失眠症状要怎么消除
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有许多人由于压力或其它什么原因患上失眠,非常痛苦,那么要怎么治疗呢?失眠症状要怎么消除呢?其实治疗失眠的有许多的小妙方,当你为失眠而痛苦的时候,放下药片,除了数数,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治疗失眠药有哪些
失眠是失眠者的一种主观体验。大部分失眠的原因是由于环境、不良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长期精神紧张,心情焦虑都会引起失眠,还会诱发多种疾病,如心悸、头痛、中风等症状,失眠虽然不是什么严重疾病,但是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治疗失眠药有哪些呢?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失眠?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不知不觉中患上了失眠症。很多人都很关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失眠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1、因身体疾病形成的失眠有很多疾病能够形成朋友们患有失眠病症,比方说疼痛难忍或者是容易复发的疾病。专家们为大家罗列了一些容易形成失眠的疾病,如:心脏病、
失眠食疗的方法是什么
失眠食疗可以吃桂圆枸杞鸡汤,红枣茯苓瘦肉汤改善,平时注意饮食,不要吃的过饱,不要吃刺激的食物,尽量吃清淡的,可以服用一些有利于健脑助眠的食品,如核桃、枸杞、桂圆、大枣、小米之类的。一、不能吃得过多或过饱,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更难以入睡。中医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就是这个道理。二、在睡觉前不要服用具有刺激性的这些食物,如胡椒、花椒,辣椒、咖啡、酒精、茶等等。三、饮食,自当是以清淡为宜。牛奶和酸奶是具有镇静助眠效果的食品,含的色氨酸有助于催眠。桂圆枸杞鸡汤:用桂圆100克,枸杞50克,净鸡1只,放在汤煲里煲汤即可。红枣茯苓瘦肉汤:用大枣100克,茯苓50克,猪脊骨200克。把猪脊骨放热水里焯一下,和食材一起放在电饭煲里煮汤即可。
语音时长 01:33

2020-02-25

60258次收听

长期失眠怎么办
长期失眠是指超过三个月出现很难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情况。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症。要想改善这种状况,需要及时弄清楚失眠的原因。导致失眠发生的因素主要是身体患有某些器质性疾病包括鼾症,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尿频尿急,心律失常等,并有精神心理压力过大、睡眠环境不适综合因素造成的。出现长期失眠,去除病因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建议平时要改变生活节奏,多做户外有氧运动,多与开朗性格人接触,睡前用热水泡脚,喝温热牛奶,听舒缓音乐,这样对于改善睡眠有帮助,另外要避免熬夜,晚饭后可以散散步,听听音乐,不要长时间的看手机和电视,电脑等。另外可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应用西药及时纠正无法入睡的情况并服用一些调理的中成药等。
语音时长 01:49

2019-10-31

55565次收听

睡眠不好吃什么药
睡眠不好的人可以通过药物来治疗,但一般不建议服用西药,因为西药多是镇静催眠药很容易产生依赖性。在治疗时可以通过中成药来缓解症状,比如患者可以服用枣仁安神液、天王补心丸、七叶安神汤、百乐眠胶囊等,其实柏子养心丸也可以缓解症状,但是不能久服。
02:01
失眠多梦的原因是什么
失眠多梦的原因多是由于精神紧张、思虑过多、苦恼、忧虑,即患者想的问题过多、爱琢磨事情、心事重重,还有想入非非等等造成。每个个体均要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并作出改进措施,最后才能远离失眠。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态。一般在临床上,持续在一个月以上才叫失眠。简而言之,爱琢磨事情,即患者平时下意识的,自己并不能感觉到的一种对某些事情过度关注、过度在意,就会引起多梦。梦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过多了就叫多梦。多梦主要是由于深睡眠时间短,导致患者第二天的精神疲乏、乏力、疲倦。
失眠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什么
在临床上,失眠有最常见的有心火旺、体内有痰热、痰湿和气血虚这几大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第一种是心火旺。有的人心火旺,爱着急,有心事,容易睡不好觉,这就是心火旺所致的失眠。这种情况需要用清火药来安神,比如最著名的清火药--黄连就可以安神。张仲景的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都用来治疗心火旺导致的失眠。二、痰热也可以导致失眠。患者的舌苔会很厚甚至颜色发黄,这就叫痰热型。可用温胆汤,中医主用去湿去痰,也可以用来治疗失眠。三、还有一种是纯粹的虚,气血亏,虚症的失眠。中医有个方子是天王补心丹,补心丹顾名思义,是用补的办法来治疗失眠。
语音时长 01:36

2018-09-29

51886次收听

失眠症一般得要多久可以治好
失眠的病因很多病程差别也大,治疗时间无法一概而论,从病程上来说一个月之内的失眠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会有好转,1到6个月的失眠可能要一个月至两个月,长期慢性6个月以上,甚至10年、15年、20年的失眠,这种失眠治疗时间就更长了。
语音时长 03:08

2018-06-13

67597次收听

01:17
什么是失眠
失眠常见表现为入睡困难、维持睡眠困难或者早醒,如果上床以后等待睡眠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以上,那我们就可以定义为失眠现象。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原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药物因素、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