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要点: 1、病毒性脑膜炎多数病例发生在儿童和年青人。
全年皆可发生,但以夏秋温暖季节最多。
2、急速起病,一般几小时。
3、临床表现:发烧,体温可达38-40℃,头痛,可有轻度的神志障碍如嗜睡,昏睡或易激惹,畏光和眼球运动时疼痛和肌痛是常见的主诉。
也可出现颈项强直和脑膜刺激症,但早期很轻易被忽略。
很少出现精神混乱,木僵或昏迷。
4、某些症状和体征多见于特定病毒,有助于病原诊断。
皮疹多见于肠道病毒,多呈非搔痒性红斑和丘疹,局限于头和颈部,儿童多见。
A组柯萨奇病毒还可有咽粘膜处灰色水疱样疱疹咽炎。
胸膜痛,臂丛神经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和睾丸炎是B组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特征。
腮腺炎和睾丸炎是腮腺病毒感染的特征,应注意睾丸炎不只限于腮腺炎病毒感染,也可见于B组柯萨奇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5、脑脊液检查:为确诊依据。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轻度增高。
外观无色和清亮。
细胞计数白细胞增高, 10-500/mm3。
细胞分类主要为淋巴细胞,但一些病例早期,也可表现为多形核白细胞突出,遇此情应于24-48小时后复查脑脊液。
若是病毒性脑膜炎,此时脑脊液中白细胞明显由多形核为主转换为单核细胞为主,但细胞总数,蛋白和糖不改变。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减低。
6、确定病原:可从脑脊液分离病毒;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的血清中检查和检出脑脊液中的IgM抗体或病毒抗原。
近年应用免疫和DNA探针扩充技术,如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RC)检出抗原有一定前途。
二、治疗: 1、治疗的关键是早期确诊,以避免不必要的抗菌素治疗。
绝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实际上没有必要作出确切病原诊断,因为其为良性自限性病程。
2、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止合并症,如卧床休息,降低体温;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及支持营养。
3、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但只有抑制DNA病毒药物早期应用有效,如无环鸟苷(acyclovir)用于治疗单纯疱疹脑膜炎。
静脉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缓解慢性肠道病毒脑膜炎的病情。
4、可能发生的严重的合并症是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良综合征。
SIADH的临床表现是水储留,水容积在细胞内和细胞外扩张,以及稀释性低血钠。
患者一般获得体重3公斤,但不出现水肿。
尿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osmolality)增高(大于200mOsm/公斤),血浆高度稀释,尿钠高于20mEq/L。
治疗应限制液体入量,每天的入量限制在800到1000mL/mm2。
另外,另再补充因发烧丧失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