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临床上以前常见的是急性淤血型肝炎和慢性淤血型肝炎,两者一般容易识别。
急性淤胆型肝炎的诊断:
1、 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有关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2、 黄疸深而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征,即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ALT涨幅低。但是,病初ALT明显上升,黄疸深,ALT下降,黄疸重,PT和PTA下降不明。
3、具有梗阻性黄疸特点,皮肤瘙痒,陶土色大便,血清胆汁酸浓度明显提高,可达正常水平10倍左右,且持续时间长。血清AKP,R-GT,总胆固醇及血清脂蛋白X等可轻度至中度增高而尿胆原明显减少或消失。
4、除外药物等原因及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引起的肝外梗阻性黄疸。
5、肝组织学检查符合急性淤胆型肝炎的组织学特点。
慢性淤胆型肝炎诊断:
1、临床适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诊断。多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血清学指标或HBV-DNA/HCV-DNA阳性。
2、有梗阻性黄疸临床特征,除肝外梗阻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3、肝活检符合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硬化组织学的变化,具有淤胆型肝炎的形态学特征。
慢性淤血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临床上以前两种比较常见,两者一般容易鉴别,肝细胞性黄疸伴有重大肝细胞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如异常无力、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和肝功能损害的生化变化等,总胆红素(TBL)一般在200umol/l以下,少数肝细胞衰竭患者TBIL在200umol/l以上。
先天性黄疸是遗传性生理障碍的疾病,多为新生儿和少年。溶血性黄蛆是指大量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引起的胆红素突然增加,超过肝细胞去除代谢胆红素的速度,其特征是检查未结合型胆红素(间接胆红素IBIL)显着增加。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毒蛇咬伤、药物毒副作用、骨髓无效造血、肺梗等。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巩膜深黄色,皮肤瘙痒,小便像浓茶色,大便颜色浅白陶土色急性患者肝肿大,慢性患者脾肿大。胆汁堆积的患者总胆红素(TBIL)一般>200umol/l,但症状缓和的患者可以在100umol/l左右,胆汁堆积时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的上升幅度大,超过TBIL的50%以上,血浆胆固醇含量上升,主要游离胆固醇上升,大部分病例血浆胆固醇超过7.76mol/L
胆汁堆积时,ALP值超过正常2.5倍,ALT通常轻度上升。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充血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充血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