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出现情绪时,总认为是因为遇到的事件引起的,我们过这种事件叫外部环境。殊不知,除了外部环境,我们还有内部环境,就是我们自己是怎样解释或定义外部事件。您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心情往往趋向于跟着我们诠释事件的观点波动,而我们的观点都带有我们认识事物的好恶,往往又是失之偏颇,那就会影响我们的情绪,以下为大家介绍我们常出现的认识偏差,也叫功能障碍性思维: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梁红
1)全或无:看事情非黑即白。(完美主义者)
如果成绩不够好,就是完全失败。
如果你不能正确回答问题,那就傻了。
如果不及格研究生,我就完全失败了。
如果每次考试都得不到100分的话,我一定是没有前途的人
这次的涨工资比上次少,上司一定不喜欢我,认为我的工作不利
作为员工绝对不会出错。
不全面成功意味着失败。
2)过度泛化:对人和事作出笼统负面结论。
我永远不幸
(因为会议不舒服)我没有交友的成本
(应该会议上很少有人自愿说话)我不适合社交场合,我不知道和人交往的技术
3)读心病:即使没有别人想的充分证据,你也会武断地认为别人消极地对你,你也不会检查其他可能性
他人认为我不知道这个计划的重点。
看他的表情就是不喜欢我。
4)总结:集中在某个单一的消极细节上,完全相信是事实。
(因为会议不舒服)没有交朋友的成本。
5)选择性推测:只关注负面信息,不关注正面信息,不看整体。
一次考试得了低分,说明我很糟糕。
6)贴上标签:对自己或他人进行整体负面评价,无视实际结论。这是一种泛化的极端形式。
我是个失败者。
我什么都没有。
7)情感推理:你的感情支配你对现实的说明,假设你的消极情绪肯定会反应事实。
我感受到了,所以一定是真的。
虽然我工作出色,但我仍然觉得我失败了。
8)扩大问题的严重性或贬低成功经验:评价自己、他人或一件事时不合理夸大消极面/缩小积极面。
获得中等说明我有多不足,获得高分并不意味着我的行为,只是幸运。
尽管那次我很幸运,但那只是偶然,下次我不幸运。
9)灾难化:相信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即将发生的事情这么糟糕,无法忍受,无法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
如果我的同伴离开我,我将无法生活。
我心情不宁,我完全没用。
10)个人化:消极事件多是自己的过失,不看别人也有责任。
修理工对我粗暴无礼是因为我做错了事。
11)应该(Should):根据事物应该怎样,不仅根据事物是什么来评价事件,还高估了不这样做的严重后果。
如果错误太可怕,我应该时刻努力。
我应该完美。
我应该随时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