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早上都有腹泻的经验,好像大家都不认为腹泻是常见的缺点,吃粥清肠胃就好了。65岁的江伯腹泻2年,排血1年,还没有引起他的注意。最近,左下腹部的疼痛在家人的劝说下,进行了讨厌的住院检查。市一医院联合门诊接诊后,肠镜发现江伯不仅直肠有巨大肿块,还合并了结肠癌。
长期出现晨起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伴有恶心、反酸等症状时,很可能是某些癌症的报警信号,最好不要大意,尽早就医,寻找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江伯入院后,超声肠镜检查发现他直肠有约5*7cm大小的巨大肿物,占据肠腔管径约75%,虽然病理诊断考虑管状腺瘤,也就是我们说的良性肿瘤,但面积太大,且肿物下缘距离肛门仅有5cm。另外,在距离肛门30cm的位置,另一个肿瘤被诊断为结肠癌。
怎么办?传统的手术方式是直接切除两个病灶,可能无法保护肛门,今后必须永久造瘘,即从腹壁造瘘口排出粪便,影响生活质量。胃肠外科张通医生介绍。但江伯年龄大,患高血压糖尿病,手术能力差,肛门保护意愿强,消化疾病中心胃肠外科和消化内科专家多次会诊,江伯两处病灶远,中间25cm肠正常,中心专家们分两步走,内外科合作,术前充分准备,全麻下直肠巨大腺瘤”消化内科张龙介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基于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使肿瘤与肌层正常组织分离,利用一些特殊的高频刀剥离肿瘤所在的粘膜,达到治疗目的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以完全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该技术仍需由高水平、训练有素的内镜医生完成。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创伤小,患者易耐受,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及其功能。
由于江伯肿物部位特殊,范围体积巨大,而肠壁只有3毫米,如何将肿物切下来,又不会切穿肠壁,是个难题。众所周知,文献也很少报道如此巨大的肿物ESD切除。消化疾病中心迎来困难,张龙主任和团队为江伯奋斗数小时,切除了5*7厘米的腺瘤。术后效果非常好,没有并发症。术后病理显示,腺瘤仍是癌前病变,手术及时,否则也会发展成癌症。
由于是微创手术,江伯恢复迅速,一周后,胃肠外科曾山崎主任医生队为江伯行腹腔镜降低结肠癌根治术。手术亦非常成功。术后一周,江伯达到临床痊愈,顺利出院。
医院在平台下,消化内、外科强强联手,每年共同处理四五百台消化系统肿瘤,江伯这样双镜联合的病例,一年也有30台左右。消化疾病中心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受益最大,医生为患者争取更好的生活的生活质量,也有成就感!中心联合门诊患者只需挂一个号码,内科医生认为初诊需要转移到外科,可以直接转移,不需要更多的注册,是内部MDT(多学科联合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