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肾病可以适当运动

发布时间:2020-08-2851834次浏览

肾病综合征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患了肾病综合征有很多治疗方法,但是研究表明除了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外,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这种疾病的尽快康复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肾病综合征专家从几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肾病综合征的保健注意事项。

1、适当运动

医生告诉薛某在日常要坚持采取必要的运动方法,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缓解病情。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久病之后大多气阴两虚、正气不足,其身体锻炼应以小运动量为主,如,慢跑、散步、气功、引导、太极拳等,使气血宣通,筋骨强实,但要注意不可过于劳累。

2、起居有常

医生建议薛某在平时要做到起居有常,并解释说患了这种病症,患者要顺应季节的变化,做到起居有常,这是很好的控制病情的有益措施。早在周秦时期,人们就发现顺应四时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人们想要维持正常生理的功能,养生长寿,必须对自然界阴阳四时周期性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否则们就会变生或是引发各种疾病。肾病患者,适应能力差,抗病能力低下,更应顺应四时,天人相应。

适当的运动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恢复非常具有效果,上面是肾病综合征专家给大家举例说明了关于肾病综合征的保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相信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除了上面肾病综合征专家提的护理方法外,平时患者也要多注意饮食保健。

相关推荐

尿微量白蛋白高说明哪些
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常常见于像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等前期的这些疾病。尿微量白蛋白在早期增高的时候,也是肾病发生的早期信号和预兆,这个时候肾脏的损害往往是可逆的。如果及时治疗,可以逆转肾病的发展。对于全身性的炎症或者局部炎症,有可能影响到肾功能,由于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可以反映早期的肾病,肾损伤的情况,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的预警指标。比如尿路感染引起肾脏早期病变,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预测。患者服用了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可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便于早期发现肾功能变化。在肾功能受到损害的时候,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及时发现以后,及时停用有副作用的药物,就可以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肾功能的损害,在饮食方面,应该选择低盐的饮食和低蛋白的食物。蛋白类食物最好选择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像海鲜当中的鱼类等等。所以,通过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是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疾病的,可以作为一种预警的指标。
语音时长 02:03

2021-11-05

69942次收听

血清尿素偏高代表怎么回事
血清的尿素,更多的是用尿素氮这个指标来反映,它最常用于反映的是肾功能指标,这时候联合应用的,还有血清肌酐这样一个指标,来反映肾脏的功能。因为尿素和肌酐一样,它都是毒素的一个代表,其他的情况像高蛋白饮食和消化道出血,都和血清的尿素增高有关系。当大量高蛋白饮食的时候,特别是吃了大量的鸡肉、鸭肉,还有一些其他的猪肉、牛肉、羊肉,以及鱼肉的时候,这样转化成了尿素就会比较多。当消化道出血的时候,由于出血的物质经过肠道的吸收,在肝脏转化成尿素,也会看到血清的尿素会有明显的增多。最常见的问题,其实在血清尿素增高的时候,要同时看一下血清肌酐的数值,那么还会去检测尿常规,以及尿蛋白还有尿的红细胞,来看看肾脏的功能,是出现了哪些问题。当出现肾炎,或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时候,到了一定阶段,都可能会引起肾功能的问题。尿素氮和肌酐,反映着肾功能的异常的程度,实际上更多的是根据肌酐清除率,或者是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价肾脏的功能。一般肌酐的数值在177μmol/L的时候,认为存在肾功能的不全,肾功能的不全也是分为了轻度的肾功能不全,还有氮质血症期,还有尿毒症期,这些都是尿素和肌酐,一起来评价的。
语音时长 02:11

2021-10-15

53056次收听

03:11
血清胱抑素C是什么
血清胱抑素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的简称,是一种非糖基化碱性蛋白,在判断肾功能早期损伤方面,血清CysC水平更为敏感。第一,CysC作为糖尿病肾病、肾脏滤过功能早期损伤的评判。第二,CysC与肾移植,胱抑素C不但能够快速反应肾脏受损的情况,而且可以及时反映肾功能的恢复情况。第三,CysC在化疗中的应用,由于化疗药物对肾小管有一定的损伤,很可能损害肾功能,化疗药物更容易积蓄并引起多方面的毒副作用。检测CysC,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做到治疗效果更好,肾损伤更小。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糖尿病饮食,这时患者应该是糖尿病饮食,不要吃含糖的食物,如糖块、含糖的饮料等。以上食物可以加重血糖升高,不利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控制。二、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有尿中有蛋白、肾功能损害的症状。这时,如果患者高盐高脂饮食,可以加重患者的病情,出现水钠潴留等症状的加重。所以说患者应该是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出现水肿,加重血压升高等症状。三、不要吃豆制品,因为豆制品含有杂质较多,对肾脏有一定的负担,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病情。如果患者需要补充蛋白,这时可以吃一些优质蛋白,如瘦肉、牛奶、鸡蛋等。
语音时长 01:18

2021-04-19

70139次收听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
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更严重的会导致人致命,那么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是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就请专家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第一、高血糖:长期与过度的血糖增高,可致毛细血管通透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呢?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呢?这是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很多人都比较推荐使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那么,我们就具体来进行介绍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做运动好吗
糖尿病肾病要运动,除了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以为,定量的运动也是对该病的病情有帮助作用的,运动锻炼方面糖尿病病人的步行速度可因人而异,全身情况较好的轻度肥胖患者可快速步行,每分钟120-150步,不太肥胖者可中速步行
糖尿病肾病运动注意事项
有调查显示,截至去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13亿,全世界每3-4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可见,控糖已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而在控糖的过程中,运动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那么糖尿病肾病运动注意事项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对老人的危害
肾病的种类有很多,肾病综合症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肾病综合征虽然比较多见,但是对于疾病的危害性大家有多少了解呢?其实肾病综合征的危害性体现在多方面,大家不能忽视。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代谢异常引发的肾小球硬化症,也是其全身微血管病的组成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糖尿病病史及病程超过5年,如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则怀疑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了肾脏的损害,也反映了全身血管内皮的损害。若出现大量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则应考虑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此外,糖尿病肾病患者还会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均为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Ⅴ期还会出现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下降,进入尿毒症,同时合并其他微血管病变如眼底改变、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需要进行肾脏替代治疗。
语音时长 01:25

2020-02-14

58495次收听

糖尿病肾病饮食
对于临床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给予低蛋白饮食,肾功能正常者饮食蛋白摄入量为零点八克每公斤每天,肾功能不全者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零点六到零点八克每公斤每天。蛋白质的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蛋白摄入量小于零点六克每公斤每天,应适当补充复方α酮酸。当临床糖尿病肾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时,输注血浆制品和白蛋白要谨慎,因输入的蛋白将很快经肾脏从尿中排出,加重肾小球高内压、高滤过和高灌注,可诱发“蛋白超负荷肾病”,从而促进肾小球硬化。对于血浆蛋白较低并发较重感染的患者,可考虑适量输注新鲜血浆,除提供白蛋白外,通过输出的球蛋白还能提供抗体,有利于感染控制。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14

60065次收听

02:08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是血压升高、控制不住、食欲的减退、浮肿、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出现感冒腹泻。一型和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都可以发病,早期患者没有临床表现,不易被发觉,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肾脏负担越来越重,临床上尿蛋白也随之增多,严重的话伴有血压升高、控制不住、食欲的减退、浮肿等等,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出现感冒腹泻的症状。多数伴有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全身的浮肿、血压、血糖控制不住、血脂高、血尿酸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等。常见并发症后期发展为大量蛋白尿,严重者可伴有肾功能的损伤,甚至尿毒症。
03:06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肾病到底能活几年,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早期的发现、诊断,对糖尿病肾病很有意义。血糖、血压控制好,比预防并发症更重要。现在临床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中药内服和外治,早期要及时地去关注,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最后一关上。
01:37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异常,当有症状表现时有可能已经到了中晚期,比如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有的患者也可能是因为出现眼睑和下肢水肿来就医,但水肿不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建议患者定期做微量白蛋白检查,方可确诊。
01:23
糖尿病肾病吃什么中药好
糖尿病肾病通常吃活血、补气类的中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所采取的中药也有所不同。但是一定要用活血药。用丹参还是用川芎或者用水蛭,需要因人而异。气虚的患者可以用大剂量的黄芪,如果还有内热存在可以用大剂量的黄连;湿热的患者可以喝葛根芩连汤;阴虚内热的患者可以喝黄连阿胶汤。辨证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肾脏,要标本同治,辨证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