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技蔡谦卑副主任医生
65岁患者刘伯4个月前声音嘶哑症状加重,最近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诊断为声门型喉癌。医院耳鼻喉科蔡谦副主任医生为刘伯切除病灶,修复颈宽肌皮瓣,术后声音功能保持良好。据专家介绍,颈广肌皮瓣修复是喉癌治疗中修复患者发音功能的有效方法。
(文字无关,只是配图)
声音嘶哑的只有喉炎,检查结果是喉癌
4个月前,刘伯出现了声音嘶哑、喉咙不舒服的症状,但没想到作为慢性喉炎服药治疗的疾病是喉癌。
蔡谦副主任医生透露,患者出现症状4个月后,声音嘶哑逐渐加重,声音无力,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蔡谦副主任医生详细询问刘伯的病情后,为刘伯做了电子喉镜检查。
电子喉镜结果显示刘伯左侧声带固定,声带表面生长菜花样肿物,病理组织活检显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结合喉部MRI检查,诊察队最终诊断刘伯为左侧声门型喉癌(T3N0M0,中分化鳞状细胞癌)。经过沟通,刘伯决定住院接受手术治疗,蔡谦副主任医生进行了气管切开+左颈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左垂直半喉切除+颈宽肌皮瓣重建喉腔手术。手术时间约为2小时,手术切除声带和甲状软骨的一部分,首先将颈部带状肌作为支撑修补创面,用颈宽肌皮瓣重建发音部分。蔡谦副主任医生表示,为了避免影响术后的呼吸功能和发音功能,修复组织体积应适量,不应过于拥挤或过少。
(文字无关,只有配图)
术后发音受影响吗?颈宽肌皮瓣患者的正常声音
很多患者和刘伯有同样的担心-检测出声门型喉癌,意味着失去声音吗?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肿瘤侵害组织的程度,恶性肿瘤的原发病炉在临床上一般分为4个水平,严重程度从T1增加到T4。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队介绍,T1声门型喉癌可以通过口激光显微手术(TLM)治疗或放射治疗(RT),治疗后患者基本上可以保持发音功能。对于较大的单侧T2的单侧T2和T3声门型喉癌,一部分患者也可以采用口腔激光显微手术,但需要切除较广泛的喉组织,术后组织缺损较多,未及时修复,治疗后发音效果差,声音嘶哑,患者说话费力,难以识别说话内容。
在刘伯的案例中,手术团队用颈阔肌皮瓣修复切除肿瘤后的喉部缺损,重塑患者发音结构,成功保留了患者正常嗓音。手术团队介绍,颈阔肌皮瓣结构和声带结构极其相似,因此经过修复后患者可以产生良好的发音效果。
蔡谦副主任医生统计了颈广肌皮瓣转移修复喉腔术后发音效果,发现单侧声带病变为主的T2、T3声门型喉癌开放性手术中,颈广肌皮瓣是一个非常好的重建发音结构的组织,术后69.6%的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发音功能,该技术得到同行的认可,已经在国际头颈肿瘤顶级临床杂志HeadNeck上发表了封面文章。
据手术团队介绍,手术顺利完成一周后,刘伯已经可以吃饭了,一个月后团队为其拔掉气管套管,术后三个月复查纤维喉镜显示皮瓣生长良好,发声时喉动态镜下可以看到皮瓣形成皮瓣波。手术后,刘伯的声音恢复得很好,就像从未做过手术一样,除了脖子上有手术的痕迹,其他方面和普通人一样刘伯说。
(术前纤维喉镜结果)
(术后纤维喉镜结果)
(术后复查动态喉镜,颈部宽肌皮瓣也能产生粘膜波,术后发音效果好)
专家提醒:声门型喉癌并不少见,这些症状
刘伯患的声门型喉癌是什么病?出现什么症状需要注意?
据统计,喉癌在头颈肿瘤中常见度居第二位,喉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5%。由于喉咙是人体的吞咽、发音和呼吸器官,喉咙的疾病往往会导致发音障碍和呼吸困难。
声门型喉癌是指原发于声带的恶性肿瘤,是喉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声音嘶哑是声门型喉癌初期最典型的表现,伴有发音容易疲劳、无力,容易被误认为是慢性喉炎、感冒。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的声音嘶哑程度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失声。声门是呼吸道最狭窄的地方,声门型喉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声带的外展,声带运动受到限制,固定,肿瘤组织堵塞,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也有可能出现。
鉴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喉癌治愈率的关键,蔡谦副主任医生建议40岁以上,声音嘶哑或其他喉咙不适超过3~4周,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应到耳鼻喉科详细检查。
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发现声带表面粗糙,菜花样新生物出现时,需要接受组织病理活检。病理诊断为喉癌的患者,需要进行喉部CT和MRI检查,明确分割。
通讯员:黄睿、张阳
专家简介:
蔡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青年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学组头颈组副组长,广东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