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常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等非疾病因素,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疾病因素。
一、非疾病因素
1.生理因素:若女性处于月经期或妊娠早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引起血小板生成减少的情况。剧烈运动后也可造成暂时性的血小板减少;
2.药物因素:如果长期服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或者化疗药物,如注射用环磷酰胺、注射用顺铂等,均可影响到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二、疾病因素
1.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等症状,此时也会有上述情况发生;
2.急性白血病:属于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髓中原始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在质和量上的异常增长,并抑制正常造血,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症状,也会有此现象产生;
3.脾功能亢进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增大,进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常伴有脾区疼痛、乏力、低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4.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破坏了巨核系祖细胞,使血小板生成不足所致。
除以上相对常见的原因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情况,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