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多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且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法认为,小儿肺炎多因外邪入侵,且小儿自身不知寒暖,容易使六淫侵袭,造成病症。中药治疗以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平喘类中药为主。如化痰止咳颗粒,清肺化痰颗粒,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等药物。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1、咳嗽。在疾病早期可表现为干咳,呈刺激性且比较频繁,疾病中期咳嗽可暂时减轻,疾病后期咳嗽时可听见痰声。长期、反复、逐渐加重的咳嗽是本病的突出表现。轻者仅在冬春季节发病,尤以清晨起床前后最明显,白天咳嗽较少。夏秋季节,咳嗽减轻或消失。重症患者则四季均咳,冬春加剧,日夜咳嗽,早晚尤为剧烈。
2、咳痰。一般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晨起较多,常因粘稠而不易咯出。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度增加,或呈黄色脓性痰或伴有喘息。偶因剧咳而痰中带血;
3、气喘。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气喘(喘息)症状。
4、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的有发热、呕吐、烦躁及喘憋等症状。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与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呛奶、呼吸困难,呛奶有时很显著,每次喂奶时可由鼻孔溢出。可伴有胃口不佳、烦躁不安、精神状态差、轻微拉肚子或呕吐等症状。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严密观察宝宝情况
父母一旦发现宝宝有肺炎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确诊后要注意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心率、呼吸、面色,以及是否有口吐白沫等症状,一旦有不良反应,应马上通知医生,进行急救。
居室环境要温湿适宜
病室环境应该保持清新、安静,房间要经常通风,打扫房间时要用湿抹布或拖布,防止尘土飞扬。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20℃,湿度为55%~65%,如果室内太干燥,可放一个加湿器来增加湿度。因为室内空气太干燥,会影响痰液排出。
使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鼻腔内有干痂,可用棉签蘸水取出,多让患儿饮水,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利于咳出,必要时吸痰。
如有气喘症状,家长可帮助患儿经常更换体位或用枕头等物将背垫高呈半躺半坐位,这样可以增加肺通气,减少肺淤血,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内分泌物堆积。
饮食推荐
山药二米粥(润肺益脾)
材料:小米、大米各15克,山药40克,枸杞子3克。
做法:枸杞子洗净;大米洗净,用水浸泡30分钟;小米洗净;山药去皮,洗净,搅碎。
锅内放入清水烧开,放入小米、大米、山药碎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煮30分钟,加枸杞子煮10分钟即可。
营养功效:中医认为,山药有生津益肺、补脾养胃的功效。经常使用,对于脾虚久咳、虚喘有很好的疗效。
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自1997年上市,临床应用已达20余年,因临床效果佳,不良反应少,患儿用药依从性好,除应用于食积咳嗽以外,还扩展用于小儿上感、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肺炎、便秘、口臭、地图舌及新生儿积滞等疾病,深受广大医患的认可。
诸药合用,具有消积化痰,宣肺止咳之功效。食积一去,脾运功能恢复,绝生痰之源,肺气宣通,咳嗽自止,从而达到祛病治疗的目的。
它具有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特点。方中山楂、槟榔,消食导滞为君药,食积得消,则郁热痰浊无依、生热生痰无源,以枇杷叶、瓜蒌、桔梗、连翘清肺化痰,宣散肺气为臣,痰浊消,肺热清,肺气降,则咳嗽自止。葶苈子泻肺平喘,菜菔子消食化积兼降气化痰,蝉蜕清肺热、宣肺热,枳实行气消痰,以上均为佐药,桔梗除宣散肺气、祛痰止咳外,还能引导诸药直达病所,是为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