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原本是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一类传染病。因此,人们常常会把性病与性行为挂上钩。也许,人们无法想像,将新生儿与性行为联系在一起,然而,新生儿患性病,却不是天方夜谭。
究其原因,新生儿来到人世,之所以会患各种各样的性病,只能怪患病的母亲,得了性病未及时治疗,通过母婴垂直传播,使其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母婴垂直传播是性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据报道,我国儿童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除与患病父母的密切接触,造成间接传染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性病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母婴垂直传播,包括宫内传播、分娩传播和产后传播三种方式。
宫内传播是指在子宫内,母体循环血中的病原体,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胎儿吸入了被病原体感染的羊水;分娩传播是在分娩过程中,婴儿通过产道时,吸入或接触了被病原体感染的分泌物;产后传播则是在产后,新生儿吸入或接触了患病母亲的分泌物或排泄物(唾液、乳汁、尿液、粪便等)后受到感染。
母婴垂直传播的性病,一方面,会影响胎儿发育,引起流产、死产、早产。另一方面,即使是成活婴儿,染上性病的概率也很高,使孩子无辜地遭受极大的摧残。
梅毒
据统计,早期梅毒孕妇未经治疗,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的概率可达70%~100%。母亲身体内的梅毒螺旋体,由血液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感染胎儿,即胎传梅毒或称先天性梅毒。根据被感染胎儿发病的早晚,先天性梅毒可分为早发性和晚发性。
早发性先天性梅毒,是指在两岁以内发病。螺旋体在胎儿组织和胎盘组织中大量繁殖,可引起流产、死胎或早产。侥幸逃过死亡出生的新生儿,往往生下来时就像一个小老人(多皱纹),且重度营养不良。皮肤可形成广泛的大疱、大片剥脱性皮炎及梅毒疹。梅毒疹好发于手掌、唇和口、肛门、外阴等处,常融合成片,表面潮湿或有皮屑,侵犯皮肤较深,愈后,在口周、肛周留下放射状裂纹。除皮肤病变外,内脏如肺、肝、脾、胰和骨等,均可出现梅毒引起的病变,严重地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和发育。
晚发性先天性梅毒,一般在两岁以后发病。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除皮肤有梅毒疹外,可出现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及锯齿形门牙,并有骨膜炎和马鞍鼻等,内脏也有类似后天性梅毒晚期的病变。部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持续阳性。
淋病
淋病,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最常见的性病。若产妇患有淋菌性宫颈炎、阴道炎,在分娩过程中,胎儿受到阴道内带菌的分泌物污染,可发生淋球菌性结膜炎,俗称"脓漏眼"。通常,在出生后2~4天内,患儿双眼同时发病,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患儿出现怕光、流泪、眼皮和结膜高度水肿,大量脓性分泌物从眼裂中不断流出,睁眼困难,继而引起角膜混浊。几天后,严重者出现角膜溃疡、穿孔,最后导致双目失明。少数病例细菌入血,还可引起淋球菌性败血症及全身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变。
女婴也可能患淋菌性外阴炎或阴道炎,主要是间接感染所致,新生儿或婴儿与母亲同床,同盆洗澡或共用被褥、毛巾等而致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外阴红肿,排尿时哭闹,阴道流出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伴发烧、拒奶等全身症状,通过分泌物的淋菌镜检或培养,即可确诊。
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所致。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或在产后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据报道,儿童艾滋病病例中,75%系由母婴垂直传播所致。感染HIV的孕妇生下的婴儿,30%~50%感染了HIV。
母婴垂直传播HIV的新生儿,艾滋病潜伏期短,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比成人更高。也可出现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如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慢性腹泻等全身症状,并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之后,合并条件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死亡。约75%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个月内死亡。出生后12个月内发病的婴儿,95%将在3岁以前死亡。原因可能是,年龄小者机体代谢旺盛,随着被感染细胞增殖,HIV的激活和复制加快,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也就更快。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状瘤病毒(主要是6型和11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很常见。女性感染后,病变常在阴蒂、阴唇、会阴部及肛门周围的皮肤。初起时,为小而尖的突起,逐渐扩大,形成淡红或暗红色、质软的疣状颗粒,进一步发展成表面凹凸不平的乳头状或菜花状肿物。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可受传染,发生婴儿尖锐湿疣或喉乳头状瘤。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尖锐湿疣与生殖器癌之间有密切关联,经过一段时间后,少数生殖器及肛周的尖锐湿疣,出现并发展为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宫颈癌,这些均已被病理检查所证实。
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定位于肝细胞内。复制的病毒由肝细胞释放,进入血循环,并随唾液、乳汁、胆汁、汗液、羊水、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或胎盘排出。
肝炎孕妇的病毒可直接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感染;或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接触、吸入或吞咽母体的血液、羊水,或由胎儿皮肤破损处进入胎儿体内,造成感染;或在胎儿出生后,肝炎产妇的乳汁、唾液、尿、粪和汗液内有肝炎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哺乳,传给新生儿。
据报道,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子代感染率约为25%~40%。围产期感染的婴儿,85%~90%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者。
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是非淋病性尿道炎的性病病原体之一。其感染途径主要是性接触传播。妇女孕期感染,支原体先随血液到达胎盘,引起胎盘病变,然后传给胎儿,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发育迟缓、胎膜早破等;分娩时,亦可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引起新生儿发热、肺炎等。
沙眼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所引起的生殖道感染,近十余年来,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最常见的性病之一。临床上,以引起宫颈内膜炎最常见。当孕妇患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时,胎儿经阴道娩出时受感染,发生沙眼衣原体结膜炎及衣原体肺炎。一般在产后四天至两周内发病。开始两眼充血,眼睑轻度肿胀,几天后,两眼有黏液脓性分泌物,眼睛怕光,不愿睁眼。
既然新生儿性病是源于其患病的母亲,因此,杜绝新生儿性病与母婴传播,关键就在于父母。
作为父母,夫妇双方应洁身自爱,注意个人卫生,防止感染性病。怀孕前,夫妇双方最好先到医院检查身体,包括性病检查项目。患有性病的父母不可讳疾忌医,更不可疏忽大意,一定要等性病治愈后,再怀孕生子。
妊娠三个月前到医院检查,建议增加性病检查项目,以便及时发现妊娠期的性病感染,一旦发现,须尽快进行正规治疗,避免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例如,患梅毒的妇女,若在妊娠期头三个月,及时进行抗毒治疗,就可以使胎儿免受感染。
怀孕妇女发现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后,需继续妊娠时,应采取措施,以保护新生儿。如在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婴儿吸入羊水、血液和其他分泌物,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加强预防接种,产后,立即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有条件时,最好母婴分开,由健康人喂养,这样,可避免婴儿感染致病。
曾患性病的孕妇,妊娠期更要注意检查性病是否彻底治愈。产后,仔细检查新生儿有无染上性病,必要时做预防性治疗。婴儿从母亲处感染了梅毒、淋病等多种性病,只要及早发现和治疗,一般是可以治好的。
目前,由于艾滋病的治疗仍未找到有效的方法,因此,无论是染上艾滋病病毒的母亲还是婴儿,都是难以治愈的。作为艾滋病患者,是不宜怀孕的,对已怀孕者,应动员其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