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癌的方法介绍
胃癌目前仍是国内外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癌之首,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0.5%,而我国每年死于胃癌者高达16万人,目前外科手术仍是首选并且是疗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近30年来国内外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大多数徘徊于20%-30%,究其原因一是早期胃癌发现率低,普查工作开展差,就诊患者多为中晚期;二是因为胃癌根治性切除不够普遍,胃的切除范围小,淋巴结清除不彻底,因而使患者术后短期内复发或转移而死亡。
除早期胃癌病例外,进展期胃癌(T(3-4)N(0-2)M0)的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组织已经侵及胃壁肌层及浆膜层,不论癌灶大小,有无淋巴转移或周围组织器官侵及。据全国胃癌研究会统计80个单位内镜检出17268例胃癌,其中进展期胃癌占94.8%。
淋巴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8.4%。进展期胃癌只有行根治性切除才有可能获得治愈,根治性手术应充分切除原发病灶,彻底清除胃区域可疑转移的淋巴结,联合切除受累的附近组织器官,同时完全消灭腹腔游离的癌细胞。
在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多数行整块切除法,在某些部位还须配合使用剥离法和剔除法,但仍可能导致远离胃壁区域的淋巴结遗留下来。特别是深部淋巴结群(如8,9,12,13,14组等),由于解剖关系复杂,不容易暴露且技术要求高,以及有转移的孤立微小淋巴结(1-2mm的淋巴结),淋巴结残留的可能性很大。因此近年来,如何完整彻底的清除胃周可疑转移的淋巴结已成为肿瘤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新技术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是采用纳米级炭粒经处理、分散制成的炭悬液,平均粒径21nm,大小均匀,淋巴特异性强。注射到局部组织后迅速被巨噬细胞吞噬,迅速进入毛细淋巴管,滞留积聚到淋巴结,使淋巴结染成黑色,几乎不进入血管,实现肿瘤区域引流淋巴结的活体染色。
临床前药理研究,该药注入小鼠右后足垫内各级淋巴结黑染分值与日本炭悬液的动物实验结果一致。对大小鼠多种途径(皮下、肌肉、静脉)注射,均测不出LD50,局部注射无炎症及坏死,表明该药很安全。
目前新技术纳米炭作为第三代术中淋巴示踪剂已在我科手术中应用一例,该患者,女,73岁,一般情况可,术前诊断胃窦癌,术中开腹所见:肿瘤位于胃体小弯侧,约4x4x3cm,质硬,胃体大弯侧可及1x1cm大小数个肿大淋巴结,于肿瘤周围选择4个穿刺点,以皮试针头穿刺,在浆膜下潜行一段距离后再推药,每点注射0.25ml(每点1分钟推完),为防渗漏取出针头时用纱布轻压穿刺点,未注入血管,肿瘤周围小淋巴管于注药后立即显影,约5分钟后可见三站淋巴结(12区)显影,遂行胃癌根治术BⅠD3,术后病理示:胃粘液细胞癌,侵出浆膜,LN:5/18。
其中大弯侧3/5,八区2/3,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未见手术并发症,精神进食可,现已顺利出院。综上,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后,能清楚显示淋巴结的分布情况,使术野清晰可辨,从而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扫,并能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淋巴结的清除数量。既为术者手术操作提供方便,也无疑会减少肿瘤复发的几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此外,纳米炭悬液作为科研制剂在日本、美国等使用,他们不仅用于示踪淋巴结指导根治手术,也用其寻找前哨淋巴结、观察淋巴结的引流规律。纳米炭对淋巴结的高亲和性和炭的吸附性能,将其吸附化疗药物后,作为淋巴靶向化疗,功能性缓释给药。
这能提高淋巴结内化疗药物的浓度,更好的发挥对癌细胞的杀灭作用,克服化疗药物全身使用所致的毒副反应;术前及术中使用可防止医源性肿瘤扩散,对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或复发癌肿可作定向化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纳米炭可作为淋巴靶向化疗的理想载体进一步开发,关于纳米炭吸附丝裂霉素C腹腔化疗的基础实验研究业已在我科顺利进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