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黄疸会复发吗

发布时间:2020-07-0461487次浏览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再次复发;病理性黄疸,导致黄疸出现的肝胆疾病、溶血等诱因没有彻底消除,黄疸就可能复发。
  一、生理性黄疸复发率较低
  一般在出生两到五天后,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时,大多是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症状较轻时,多吃、多排泄,可以自愈;黄疸症状严重时,可以通过服用退黄药或照蓝光等方法退黄。生理性黄疸消退后,一般不会再次复发。
  二、病理性黄疸有可能复发
  导致病理性黄疸原因很多,比如肝胆疾病、溶血、母乳等,虽然积极采取服用退黄药、照蓝光、血浆置换等方法治疗后,黄疸也可以消退。但如果诱因没有消除,有可能导致体内的胆红素再次升高,这时黄疸症状会再次出现。所以注意积极治疗原发病,降低黄疸复发率。

相关推荐

不拉屎能不能排黄疸
不拉屎的话,人体当中也是可以排黄疸的。胆红素的话,是由这种肝脏合成来进行分泌的,可以通过胆管系统来排到的肠道当中,当排到肠道当中,就可以在大便排出一些这种胆红素,可以转变成这种粪胆元,还有一些大便当中这样的一个情况可以转变成这种粪胆原排出体外,部分的胆红素有可能通过这种肠道的粘膜来进行重吸收,通过肠肝循环又回到的血液系统,回到一部分肝脏。另外还有一部分可能会进入到肾脏,通过尿液来排出体外,当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不单可能会通过大便,当的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当重吸收回血液当中,当的血中的胆红素升高之后,大部分的这个胆红素都通过了的尿液排出体外,就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测而检测到的尿中的胆红素升高,当尿中胆红素升高之后,反过来就有可能会提示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有可能会出现肝胆系统方面的一个疾病,就需要进一步的到医院来进行相关的检查,包括进一步的肝功以及腹部的b超或ct,核磁等影像学检查,来去看看的肝胆系统方面有没有发生一些问题。
语音时长 01:17

2021-12-30

70946次收听

黄疸乙肝会不会传染
黄疸乙肝的话是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主要通过以下几种传播途径,包括经过血液,体液,还有一些母婴的传播,他是有可能会发生传染的。对于乙肝的传播,他也不是100%一定会传播传染,还是要跟这个携带者的一个病毒的载量,与他目前是否有这种强的一个传染性有关系,而且也和这种被传染者一个身体状况,一个抵抗力的情况,是否身体里有这种抗体的存在,有没有接种过乙肝的疫苗有一定的关系,当身边有这种乙肝患者的时候,一定要去定期监测一个乙肝的载体量,有没有经过一个非常好的抗病毒的治疗,同时跟他接触的这个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也要定期的进行这种乙肝的一个疫苗的注射,表面抗体的一个检测,来避免这个和减少这种接触之后的一个传播。
语音时长 01:05

2021-12-30

58059次收听

03:00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都偏高是怎么回事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合起来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增高我们称为黄疸。直胆和间胆都高,如果它的程度是同等程度的,首先考虑肝细胞性的黄疸。排泄的肝外胆道梗阻也可以出现黄疸,但这个梗阻性的黄疸是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如果是溶血红细胞破坏太多,以间接胆红素为主,如果是肝细胞的病变,如病毒性肝炎等。肝病包括有病毒性肝炎,甲、乙、丙、戊、庚等这些肝炎,还有酗酒,有的病人自服一些抗感冒的药物也可导致急性肝损伤。抗结核的药物,还有一些化疗药物,肝癌,还有肝硬化等都可以出现胆红素的增高。
03:18
总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高原因
总胆红素就是间胆和直胆的总和,增高的原因可以称为黄疸,原因有多种。胆红素是红细胞在血管里破坏,然后进入到肝脏,刚破坏的胆红素就称为间接胆红素,又叫非结合胆红素。到了肝脏以后,在葡萄糖醛酸的结合下,就会变成结合胆红素,又叫直接胆红素。如果是溶血,就是红细胞破坏增多了,这时会出现总胆红素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还可以是疟原虫病感染,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肝细胞病变,比方说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本身的病变,会导致总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都增高。
孩子黄疸是否严重
孩子黄疸严重不严重,取决于黄疸的程度,如果是生理范围之内的黄疸,那就没有问题、很正常,因为所有的新生儿生后都会有黄疸,因为新生儿胎内的红细胞非常多,胎后胎儿的血红蛋白会分解,所以就会造成胆红素的产生多,从而出现黄疸。正常的生理性的黄疸,如果出现的时间都正常,正常的时间消退,程度也不重,那就是正常情况。但是,如果黄疸是病理状态下,尤其是黄疸的程度比较严重超过了20mg/dl,也就是超过了340μmol/L孩子就很危险了。因为胆红素不仅能够在皮肤上沉着表现出来,外观能看到孩子发黄,而且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子里,进入脑子就变成了核黄疸,而核黄疸是致残性的、终生性的疾病,那就好不了,孩子也傻了,而且智力、运动发育都是有问题的,所以非常严重。因此孩子如果是黄疸比较严重,必须经过专科的医生抓紧去看、去就诊,防止出现严重的后遗症。
语音时长 01:15

2021-06-25

62695次收听

01:57
黄疸会引起嘴唇发紫吗
黄疸和嘴唇发紫之间没有任何相关性,黄疸通常出现的是皮肤或巩膜的黄染,有时候会伴有皮肤瘙痒,但不会出现嘴唇发紫。嘴唇发紫可能与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发干就是缺氧的表现。黄疸表现出来就是血中的胆红素升高,它包含了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实际上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加上间接胆红素的指标,他和我们的血液系统以及肝脏方面系统是有一些相关性的,当胆红素升高,我们需要考虑到比较常见的几类疾病,包括溶血性疾病和肝胆系统相关的疾病,所以这两方面是没有相互关系的。
02:50
手心发黄怎么回事
手心发黄在肝胆外科尤为多见。手心发黄是全身皮肤黏膜,包括眼睛的巩膜、手心都发黄,是身体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总胆红素升高情况,黄疸是常见的。还有肝脏疾病,像肝炎、急性肝坏死、药物性的肝炎、酒精性的肝炎也会出现黄疸。除了肝脏本身的情况以外,红细胞溶血也会出现黄疸。还有生理情况,吃含有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如南瓜、胡萝卜,长期吃手脚心特别黄,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黏膜和巩膜不发黄。中医认为手脚心发黄主要是脾气不足,用益气健脾药物,像六君子汤。还有湿热,可用甘露消毒丹等治疗。
黄疸发作与什么有关
黄疸发作与很多因素有关,(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以及理化、生物及免疫因素导致的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发生贫血、溶血,使血内胆红素原料过剩,均可造成肝前性黄疽。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等。
黄疸治疗验方有哪些
宝宝黄疸是很常见的儿科疾病,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呢,很多当父母的都会用药物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其实得了黄疸之后呢,药物治疗也是需要慎重的,因为很多的孩子器官还没发育完善,那么新生儿黄疸妈咪如何用药呢?
婴儿黄疸有几大误区
黄疸的误区,宝宝有黄疸,妈妈千万别听信一些不科学的方法给宝宝退黄,这些黄疸治疗方法漏洞百出,对宝宝黄疸的恢复有害无益。到底黄疸该怎么治疗呢?下面三大误区,家长一定要注意。
黄疸的常见病因
黄疸的常见病因,黄疸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甚至没有关注过,但凡身边有人出现了黄疸,便会紧张不安,认为这是患有非常严重的肝病,其实是否如此还要从黄疸的病因进行介绍。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胆红素的升高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常见于新生儿黄疸;病理性常见于胆结石、胆道肿瘤等,晚期的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疟疾等都可以导致胆红素偏高。胆红素偏高的原因,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肝脏胆道系统的一项重要转测项目,同时也会受到一些溶血性疾病的影响。胆红素升高往往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升高和病理性的升高。生理性的升高往往见于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出生一周左右出现的黄疸可以自然消退。某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一些先天性的代谢疾病也会出现胆红素的一过性的升高。病理性的升高,病理性升高就包括了胆道堵塞引起的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像胆道的结石,胆道的肿瘤,一些外源性的因素压迫胆管而导致胆汁的代谢障碍。肝细胞性的黄疸是以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为特点的。一些晚期的肝炎,重症肝炎,明显的肝硬化,都会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导致胆红素偏高。某些造血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一些严重的感染,疟疾等等,也会出现由于过度的溶血导致了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疾病。导致胆红素异常升高的原因非常多,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包括抽血,影像学追问家族史以及某些药物。另外根据胆红素当中到底是以间接胆红素还是直接胆红素为主的升高来进行综合诊断。
语音时长 02:02

2020-02-24

62046次收听

02:43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晚期的肝炎,重症肝炎,明显肝硬化,都会出现胆红素代谢异常,某些造血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感染,疟疾,也会出现由于过度的溶血导致间接胆红素升高。胆红素升高可以分为生理性的升高和病理性的升高。需要关注的是病理性的升高,包括胆道堵塞引起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像胆道结石,胆道肿瘤,外源性的因素压迫胆管而导致胆汁的代谢障碍。肝细胞性的黄疸是以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均升高为特点的。导致胆红素异常升高的原因非常多,需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包括抽血,影像学追问家族史以及某些药物。
RH溶血严重吗?
Rh溶血后果严重,易出现Rh溶血性黄疸,多在生后6~12小时内出现,48小时迅速加重;贫血,轻者不易察觉,重者可因贫血引起心力衰竭;肝脾肿大,发生在较大量溶血时,由髓外造血增生所致;溶血重者还可有精神萎靡、嗜睡、吃奶少、少哭,严重者会出现死亡。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30

65787次收听

有一种黄疸不用治疗
Gilbert综合征是一种很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全球大约3%~10%的人存在这种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男性多于女性3~10倍,常在青少年期发病。由于这种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有可能无家族史。